博学屋钓鱼宝典,您身边的钓鱼顾问!

首页 > 百科 > 鱼类百科  >  河蚌里的珍珠是怎么形成的?

河蚌里的珍珠是怎么形成的?

爱钓鱼 2024-05-15 17:25:01 河蚌

河蚌

一、物种论述

河蚌是珍珠的摇篮,别称河歪、河蛤蜊、蚌壳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软体动物门、双壳纲、蚌目、蚌科的统称,全世界有142属600余种,广泛分布于热带、亚热带及温带地区,我国有10余种,代表物种有三角帆蚌、褶纹冠蚌、背角无齿蚌等,肉可食用,也可作鱼类、禽畜等的饲料,还可培育天然珍珠。

河蚌

二、形成过程

1、外因:河蚌外套膜受到砂粒、寄生虫等异物侵入刺激,受刺激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,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,一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,这种珍珠称作“有核珍珠”。

2、内因:蚌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,部分进行细胞分裂后分离,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质,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,形成珍珠囊后即成珍珠,这种珍珠称作“无核珍珠”。

河蚌

三、产珠品种

1、褶纹冠蚌:褶纹冠蚌是常见的产珠河蚌,别称鸡冠蚌、湖蚌、大江贝等,我国东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等地均有分布,肉可食用,也可作鱼类、家畜、家禽等的饲料。

2、三角帆蚌:三角帆蚌是常见的产珠河蚌,别称河蚌、珍珠蚌、三角蚌等,我国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均有分布,尤以洞庭湖及附近的中型湖泊中最常见。

3、背角无齿蚌:背角无齿蚌是常见的产珠河蚌,别称菜蚌、无齿蚌、圆蚌等,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,有的地区用作淡水育珠蚌,但所产珍珠质量次于三角帆蚌、褶纹冠蚌等。

4、背瘤丽蚌:背瘤丽蚌是常见的产珠河蚌,别称麻皮蚌、麻歪歪等,原产于中国,广泛分布于华中、华东、华南等地,尤以长江中、下游地区的大、中型湖泊及河流中最常见。

最新文章

  • 钓鱼
  • 钓具
  • 学堂
  • 百科
  • 专辑
  • 爱好

发表评论